临夏地质公园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乡族擀毡
临夏地质公园内文化璀璨、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比如回族宴席曲、保安族腰刀、东乡族擀毡、河州砖雕、河州贤孝等不一而足。
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的是东乡族擀毡。擀毡是东乡族的传统手工技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先将羊毛、骆驼毛等用热水浸湿,然后加以挤压,用棍棒碾轧和揉搓等方式使毛绒粘合在一起,形成名为“毡”的无纺织型毛织品。毡还可用于缝制挎包、褡裢、杂物袋等,是西北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东乡族群众历来有养殖牛羊的传统,这为擀毡技艺的传承提供了深厚的群众基础,东乡族擀毡的工具主要有3件,即弹弓、竹帘、沙柳条。制毡工序分为弹毛、擀毡、洗毡等。其中弹、洗、揉边技术性很强,尤其是最后一道工序揉弄毡边最为讲究。因为参差不齐的毡边不能用剪刀裁齐,只能靠手工揉弄,这就要靠擀毡人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手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东乡族传统制毡工艺受到现代纺织技术的冲击,为切实保护和传承好这一民族传统技艺,2008年东乡族擀毡技艺成功入选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已在东乡县龙泉镇建有两处擀毡传承基地,以便擀毡技艺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