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本站
  • 搜全州
  • 搜本站

东乡族自治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县发改局 发布时间:2023-03-08
字号:
收藏


东乡族自治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317日在东乡族自治县第十九

人民代表大会次会议上

 

东乡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东乡族自治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建议

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省州县工作要求,始终坚持“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科学统筹疫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落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紧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核心任务,持续打好“五大攻坚战”,统筹推进“六个区”建设,加快“四大经济带”开发步伐,精深打造“1+5”亿级产业群链,狠抓“六稳”落实,守牢“六保”底线,全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全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较好地完成了十九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的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22年,全县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5.8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74亿元、同比增长11%,第二产业增加值7.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4.56亿元、同比增长8.6%;规上工业增加值0.5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9.5亿元、同比增长2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37元、同比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52元、同比增长10.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亿元、同比增长6.2%。

一、精准落实防控措施,疫情防控有力有效

始终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认真贯彻疫情防控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国务院关于疫情防控“二十条”和“新十条”防控措施、省上“二十条”疫情防控优化措施,全力稳住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统筹调度全县各类资源,县乡指挥体系协同联动、扁平化运行,各级干部下沉疫情一线,日夜坚守、精准防控,及时妥善处置多轮疫情冲击,切实维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守牢关口、严把卡口、前置哨点,对所有来东返东风险人员实行“落地检、分类管、闭环运”措施,最大限度降低风险隐患;紧盯重点,落实常态化核酸检测要求,严丝合缝做好重点环节和场所防控,有效应对了疫情冲击。持续加强疫情防控能力建设。科学精准开展常态化防控,加快补齐防控能力短板,实施方舱医院、定点医院、核酸检测中心建设改造,加大流调、采样、检测人员培训力度,迅速建成核酸检测中心,新建(改造提升)核酸检测实验室3处、方舱医院1处,全县日核酸检测能力达到3.3万管,改造启用定点救治医院、亚定点医院各1家,救治床位总数达到1250张,培训充实技术人员68名,符合接种条件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实现全覆盖,累计接种64.4万剂次,疫情防控屏障不断加固。

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纵深推进

紧扣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这一底线任务,聚焦乡村振兴五大方面,全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信息化监测体系不断完善。按照“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户情信息系统,实现全县所有农户收入支出、“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产业就业等情况的动态监测,精准“定制”帮扶措施,2022年共识别纳入监测对象93户526人,落实帮扶措施303项,户均落实3.25项,风险消除监测对象66户356人,有效防止了规模性返贫问题的发生。“三保障”成果持续巩固。全县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4%,脱贫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参保率达到100%,实施农房抗震改造5551户、整治安全隐患自建房204户;持续优化完善“城乡管控一体化系统”,实现了供水管网智能化管护的目标,全县农村人饮入户率、供水保障率分别达97%、95%。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提质见效。谋划实施后续扶持产业项目4个、投资3.7亿元;强化技能培训和创业就业扶持,全县搬迁劳动力实现就业13374人,劳动力就业率为98%,实现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目标;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试点项目正在建设,优先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安装分布式光伏电板,进一步拓宽群众就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在城南社区等14个社区公开招聘全日制大专及以上社区工作者57名,进一步充实了社区基层治理工作队伍。乡村建设行动稳步开展。因地制宜编制完成村庄规划41个,推进实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污水管网提升改造、道路硬化等项目,“四大经济带”污水管网项目全覆盖,硬化巷道215公里、改厨1146户、改厕4651户、天然气入户1800户,持续开展了村庄清洁行动,加大了村庄绿化美化力度,有效改善了乡村风貌,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和东西部协作工作持续深化。2022年中石化投入帮扶资金8659万元,共实施基础设施改善提升、教育帮扶、产业链条延伸、美丽乡村示范建设、党建共建等项目11个,完成消费帮扶8140万元。与山东省历城区签订了《“十四五”东西部协作结对帮扶协议》,制定出台了《2022年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方案》,2022年下达帮扶资金6861万元,引进龙头企业7家,完成援建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10间,完成消费帮扶1亿元,吸纳1215名劳动力就业。

三、高位推动项目建设,县域经济提质增效

始终坚持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的理念,推行投资项目清单管理、重大项目领导包抓等制度,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项目实施力度不减。2022年全县实施重点投资项目113个,总投资197.6亿元,当年计划投资41.28亿元,完成投资33.18亿元,其中续建项目41项、投资120.99亿元,新开工项目72项、投资76.61亿元。续建项目中:村组道路、巷道硬化工程(第三批)、布楞沟山旱地林果产业示范园、县城南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基地、信邦电缆加工建设二期、海平水泥预制品生产线等10个项目已完成建设任务,完成投资23.02亿元新开工项目中伊祥斋食品加工厂、2021年调增配网工程、布楞沟村“美丽乡村”附属工程、锁折路沿线人居环境提升工程、达板镇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基地基础设施配套等14个项目已完成建设任务,完成投资10.16亿元项目争取成效显著。2022年共争取到中央省级预算内投资项目15个,落实中央预算内资金2.78亿元;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项目4个,落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5.5亿元;招商引资项目29个,总投资51亿元。经积极汇报争取,我县被列入甘肃省百万千瓦级大型光伏发电基地和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县,正在争取将东乡县纳入全国新能源助力乡村振兴试点县。投资100亿元的东乡县抽水蓄能电站已纳入国家“十四五”中长期专项规划,已完成预可研批复,正在开展可研阶段勘察设计工作项目谋划精准到位。2023年全县计划实施5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46个、总投资144.66亿元,计划投资18.72亿元;2023年我县纳入州列中央预算内投资储备项目42项,总投资18.32亿元,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12.08亿元,截至目前,龙泉汪集百合重点村基础设施提升等9个项目正在进行用地选址工作;东乡县50兆瓦光伏建设等7个项目已完成用地选址工作;S309线果园至那勒寺(达板空村)段森林防火通道等2个项目已完成初设批复;东乡码头工程等18个项目已完成可研批复;考勒乡三塬村不稳定斜坡治理项目已完成全部前期工作;科妥渠提升改造工程等5个项目已开工建设。2023年我县专项债券项目谋划储备108项,均已完成可研批复,总投资259.3亿元,债券需求113.34亿元

四、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立足县内不同区域的自然禀赋和基础条件,进一步调整优化思路,以培育壮大实体经济为抓手,持续释放特色产业增长潜力。特色种植产业形势喜人全面落实永久性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政策,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高质量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四带六片区”的产业发展布局,着力打造食用菌、高原夏菜、藜麦、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引进建设了藜麦、马铃薯、金银花等生产线和冷链物流产业园项目。2022年全县粮播面积达到42.7万亩,粮食产量12.1万吨,完成撂荒地整治5.2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6万亩,按照“龙头企业+协会+农户”的模式,采取积极措施抗旱保种,推广种植马铃薯31万亩、金银花2.1万亩(累计)、藜麦1万亩,食用菌、高原夏菜等其他经济作物2万亩,群众收入渠道逐步拓宽。养殖产业逐步发展壮大。以羊产业集群、省级(肉羊)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重点项目为依托,实施国家级(肉羊)现代产业园项目,争取到中央财政资金7000万元;制定了《东乡县2022年畜牧产业发展巩固奖补办法》《东乡县联户养殖小区、养殖大户圈舍建设奖补实施方案》等扶持奖补措施,全面落实牛羊达标奖补工程,2022年新发展规模养殖场(合作社)10家、养殖大户310户,落实牛羊奖补3456万元,发放良种羊1721只,全县牛羊饲养量分别达10.9万头和220万只,年产值达21.2亿元。牛羊交易市场、屠宰冷链加工基地等项目顺利投产运行,“东乡贡羊肉”品牌叫响全国。文旅产业不断深度开发。实施了唐汪镇马巷村、河沿村乡村旅游示范村综合提升和布楞沟村乡村振兴、张家塬旅游综合体等项目,加大餐饮酒店、交通、文化娱乐等旅游公共设施配套力度,优化旅游服务供给,提高旅游市场综合竞争力。唐汪杏花村游客服务中心河沿村开心农场、考勒观光栈道等项目建成使用,实施林家村布楞沟村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唐蕃云舍荣获第6届中国民宿榜“黑松露奖一星出行”首选称号,成功举办了唐汪杏花旅游节、东乡族文化艺术节暨唐汪杏子采摘系列活动等旅游节会,全县接待游客36.6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美食餐饮产业势头强劲。实施“东乡美食走出去”工程,持续落实贷款扶持、协会带动等措施,鼓励扶持有意愿的群众发展餐饮产业;依托“河州味道·临夏美食”品牌,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东乡美食餐饮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鼓励群众发展餐饮实体店,提升改造餐饮门店295家,正在提升改造189家,新建餐饮店102家,落实奖补资金81家800万元,发放创业餐饮贷款397户4031万元劳务输转工作深入开展。紧紧围绕打造劳务十亿元产业链目标,通过强化技能培训、精准输出、就业奖补等措施,全力推动群众务工就业、增收致富。2022年共输转城乡劳动力9.26万人,完成任务数7.3万人的127%,其中输转脱贫劳动力5.25万人,共创劳务收入21.6亿元,完成全年任务数18.6亿元的117%。工业经济规模持续扩大。制定了《东乡县工业企业培育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县级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存在的困难问题,通过优化服务、政策支持,积极扶持中小企业迅速成长,帮助企业调结构、促升级、增效益。截至目前,全县共有规上企业8家,新增入库规上企业1家。

五、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进一步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开展生态修复和绿化美化工作,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兰西城市群生态建设,全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环境不断向好。持续攻坚污染防治,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修复等工作,实施了总投资2.3亿元的8个冬季清洁能源改造项目,加快实施国家储备林、布楞沟山旱地林果产业示范园上水区域提质增效、沿洮河经济带达三路二期工程坡面治理、折红路折达路沿线绿化美化、乡镇造林等一批县级重点造林项目。2022年累计完成造林5.49万亩,栽植各类苗木483万株,公路沿线绿化美化104公里。黄河战略纵深推进。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编制印发了《东乡族自治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列入黄河流域兰西城市群甘肃片区生态建设重点项目10个21个子项目),总投资34.95亿元,累计到位资金1.85亿元,完成投资2.1亿元,其中,沿洮河经济带生态廊道可持续发展、国土绿化、刘家峡库区南侧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国家储备林建设等4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扩建工程已完成建设任务。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有序开展。加快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搬迁群众4530户、2.25万人,占全州指标的52%,从根本上解决了山区偏远群众长远发展问题,同步开展生态环保和土地流转耕种项目,统筹做好搬出区域生态治理保护和土地资源整合利用,守牢生态功能型定位底线要求

六、保障改善民生福祉,生活品质有效提升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对民生保障和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人民生活品质全方位改善。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大力实施教育提质树优工程,持续巩固控辍保学成果,依托历城二中等优质教育帮扶资源,加快示范学校建设,与西北师大附中签署协议托管东乡中学,并逐步实现幼儿园到高中全托管;投资2.3亿元的东乡八中项目已开工建设,投资9681万元新建改扩建各类学校14所,充实教师498名,2022年全县高考一本、二本上线共378人,比上年增加39人医疗卫生保障水平显著提升。继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加快建立均等化医疗服务体系,投资4.5亿元的县第二人民医院建设进展顺利,公开招聘乡镇卫生院“同工同酬”医护人员50名,大力开展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保健、传染病防治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断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疫情应对处置水平。就业形势稳定向好。新增城镇就业2043人,开展全员劳动力培训1.8万人次,其中政府补贴性技能培训5414人次;现有乡村就业工厂53家,吸纳劳动力1907人;加大稳岗支持力度,共为15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46.1万元;认真落实失业保险政策,为29家参保企业发放一次性留工补助45.25万元;落实就业帮扶措施,通过公岗安置、就业工厂吸纳等方式帮扶因疫情返乡的8881人实现就业。综合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投资2960万元的东乡县老年养护中心主体已完成建设,精准落实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等各类民生政策,全县共纳入农村低保12167户52891人,城市低保2136户7653人,特困供养1077户1341,经济困难老人1452人,孤儿54户62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648户1119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5052人、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6589人,累计发放临时救助10404人次落实各类社会救助资金3.25亿元同时,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工会等事业取得新成效,国防动员、双拥共建、气象、地震、供销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七、持续深化制度改革,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深入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社会创造力和增长潜力持续优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审批时限缩减到80天以内;加快实施“证照分离”“多证合一”“一网通办”“不来即享”,持续降低准入门槛、减少流程环节;建成沿洮河经济带政务服务中心,开设窗口30个,已入驻部门27个,政务大厅和乡村便民服务点规范运行,提高便民利民条件;持续推进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建成了县级数字政府运用指挥中心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加大。严格落实《临夏州支持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东乡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从财政奖补、土地保障、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租金减免等方面给予扶持,为大地商砼等3家企业争取到奖励资金共计62.5万元;深入分析研判全县重点项目和企业融资短板,进一步强化政银企协作配合,积极主动与农发行等金融机构沟通衔接,推广运用甘肃省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目前已有80家县内企业注册使用“陇信通”平台。留抵退税有效助企纾困。成立退税减税降费领导小组和增值税留抵退税专项工作组,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助力税收扶持政策落地生根,为企业平稳发展蓄势赋能2022年,累计退还增值税留抵退税1729万元,新增减税降费911万元,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161万元,进一步减轻了市场主体负担

总体上看,2022年全县经济稳中向好,发展动力不断增强,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下,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一些矛盾和困难依然存在,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向好发展仍需付出不懈努力一是部分经济指标离年度预期目标还有差距。受疫情反复、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经济下行形势影响,部分指标未达到预期。二是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为明显。县域经济内生发展动力偏弱,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城乡要素流动不顺畅、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依然突出。三是优化营商环境任务依然艰巨。与发达地区仍有较大差距,企业群众办事创业仍然存在一些堵点难点问题。四是民生保障短板依然较为突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足,幼儿托育资源供给力度还需加大。

2023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计划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我们将赓续优良作风,接续奋斗前行,以做强产业为突破口,稳定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全面优化城乡环境面貌,提升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扎实做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努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023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视察东乡时的殷切嘱托,牢牢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五个坚持”的重大原则,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紧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核心任务,持续打好“五大攻坚战”,推进“六个区”建设,加快“四大经济带”开发步伐,精深打造“1+5”亿级产业群链,更好统筹经济和生态、城镇和乡村、发展和安全、当前和长远,奋力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东乡建设征程。

2023年全县主要经济指标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15%、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 

为实现上述预期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乡村建设行动取得新进展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精神,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推进乡村振兴。

常态化开展防返贫监测帮扶。密切跟踪“两不愁三保障”、安全饮水和收入巩固情况,为新识别监测对象,制定落实针对性强、农户认可的“一户一策”帮扶措施;加速推进衔接资金项目建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确保长期稳定发挥效益;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加强脱贫人口职业技能培训,统筹用好公益性岗位,做好返乡回流脱贫劳动力的跟踪服务,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用工优先吸纳农村劳动力,多渠道促进稳岗就业。全面落实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兜住返贫致贫最后一道防线。

全方位推进乡村建设行动。以规划为引领,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争取创建省州县示范村7个,进一步完善农村电网、供排水管网、“四好农村路”、通信、天然气、物流配送点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建设农村道路200公里、生命防护工程17.6公里、便民桥3座,埋设污水管网160公里、天然气管道10公里,改造农村电网200公里,补齐乡村公共服务短板,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化农村厕所、垃圾、风貌“三大革命”不断提升乡村发展水平、拓展村庄公共空间。

多渠道深化协作帮扶。加深与历城区的东西协助,持续推动结对帮扶取得新成效,全面落实产业合作支持政策,深入实施风险监测防范、产业扩面增效、县域经济蓄能、人才培养引进、教育提质树优、文化铸魂引领、环境形象优化、生态保护治理、乡村建设提升、组织示范引领“十大工程”。力争2023年引导动员10家东部企业、3家社会组织与我县13个村建立新的结对帮扶关系;援建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不少于10间;结对地区(济南+厦门)帮助采购本地特色农产品金额突破7000万元,中央定点帮扶单位消费帮扶超过2500万元;新引进落地企业不少于2家。   

二、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抢抓国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政策机遇,坚持争项目、抓落地、扩增量,继续保持大发展的强劲势头。

强化项目谋划管理。进一步充实完善项目库,优化储备结构,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州的计划盘子。加快续建、新开工项目建设进度,努力形成更多实物投资量。持续发挥好项目督查组作用,严抓项目建设质量,力争建成更多精品工程。计划实施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95个,总投资136.3亿元,计划完成投资42.12亿元,较上年增长17.41%。紧盯已签约的招商引资项目,专人专班对接衔接,强化各类要素保障,促进签约项目落地建设、发挥效益,力争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6个,签约项目总数达到50个以上、总资金70亿元以上。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Y081百和至丁赵家公路改建公路项目前期工作,争东乡码头、S309线果园至那勒寺(达板空村)段森林防火通道工程、X005线百和至折桥公路改建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加速推进兰合铁路建设进度,全面建成S230何家湾大桥至达板公路项目,逐步实现交通外通内联、四通八达。

加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以环境卫生、市政公用、公共服务等领域为重点的补短板项目。新开工棚户区改造1200套,改扩翻1500户,农房抗震改造5110户,全力改善群众住房条件。加大城区排水防涝设施架设和老旧管网更新改造力度,完善城镇污水处理管网,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建设,实现城乡垃圾全覆盖收集运输、分类无害化处理。

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建成25兆瓦“十四五”第二批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加快推进120兆瓦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开工建设;实施配电网改造行动和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加快城乡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新能源交通工具,谋划实施新能源充电桩项目建设,提高新能源基础设施普及率。

三、全力助推产业发展,切实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持之以恒培育发展农业、文旅、工业、美食、商贸产业,建立健全现代产业体系,深挖经济发展新优势。

加快农业发展步伐。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确保基本农田、粮播面积、粮食产量“三个不减”,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1.6万吨以上,播种面积持续稳定在42.5万亩以上。围绕打造“1+5”亿级产业群链目标,大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以马铃薯产业园、金银花产业园、藜麦产业园为依托,深化与龙头企业的产业合作,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群众发展联户养殖,建成运行活禽交易市场、屠宰加工及冷链物流基地,推动养殖产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种养传统产业,全县牛羊饲养总量分别达到12万头和240万只。

推动文旅产业开发。做精做细文旅产业融合文章,深度挖掘自然风貌、化石遗址、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争取实施林家史前文化遗址公园、黄河文化公园、石拉泉大峡谷探秘运动公园等项目,积极推进“唐蕃云舍”国家甲级旅游民宿、盛世旅游度假村4A级旅游景区、“陇上杏花第一村”3A级景区评定工作。加快推进特色民宿、游乐体验、瓜果采摘、购物中心等配套产业,积极发展农家乐、田园观光、休闲度假、民俗风情体验等乡村旅游,举办唐汪杏子采摘节、河滩瓜果采摘节等形式多样的旅游节会活动,年接待游客52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2.3亿元以上。

做大做强美食产业。突出美食产业发展规划引领,统筹田间生产、食材加工、餐桌消费、美食产品、地方文化全链条打造,严把食材源头,做优生产工艺,加强营销包装、产品升级和市场推广,积极落实州县扶持政策,加快推进东塬农家乐集群项目进度,持续打造“河州味道·临夏美食”品牌餐饮门店,培育更多美食产业市场主体,形成规模效应,新建或改造升级品牌餐饮门店100家,带动就业1000人以上,人均年收入增加3万元以上。

提升劳务产业层次。围绕打造劳务增收十亿元产业链目标,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原则,以订单、定向、精准培训为抓手,以劳动力全覆盖为目标,着力提高务工人员就业能力。依托中央单位定点帮扶、东西部协作平台,借助雄厚的职业教育资源,全方位提升国强职业技术学校和县职校的职业教学水准,精心培养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职业技能人才。全面加强与省内外企业的对接联系,持续落实劳务奖补政策,加大组织输转力度,实现培训一人、输转一人、稳岗一人,2023年输转劳动力9.2万人次以上,实现创收22亿元以上。

促进工业增产达标。全力推进“强工业、强科技”行动,全面落实“5540”百亿工业企业培育工程实施意见和“一企一策”培育计划,持续发挥包抓机制、分析调度机制作用,集成落实惠企政策,集中资源优先扶持,加大保障要素供给,全力抓好光伏发电、电力装备产业园、藜麦产业园等工业项目,着力做强经济开发区平台,加大规上企业培育力度,在进一步扶持壮大兰亚铝业、达板面业等企业基础上,力争在2023年培育规模以上企业3至5家。

活跃壮大商贸物流。发挥传统商贸优势,积极对接兰州陆港,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建成投用东乡达板冷链物流园、粮油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进一步健全“十百千万”商贸企业培育机制,全力培育发展多元产业,不断加快产业融合,持续提升产业发展整体层次和市场竞争力,加快构建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培育电商从业主体,鼓励支持县内商贸企业依托特色优势产业,完善商贸流通网络,加快“网货”城乡双向流通,推动线上与线下、电商与实体融合发展。

四、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筑牢守好生态安全屏障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实施生态保护治理工程,加快推进黄河流域保护治理,推广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方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水源涵养补给和水土流失治理,加速实施沿洮河经济带生态廊道可持续发展、国家储备林等工程,大力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提升水土流失治理能力,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和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纵深推进美丽城市(县城)规划建设十大行动。加快达板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改造、唐汪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进度,实施植树造林4万亩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秋冬季大气、农村黑臭水体、农业农村污染、黄河生态保护治理和饮用水安全保障,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强化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持续推进控煤、抑尘、减排、禁烧和群防群治,坚持“冬病夏治”,推广北方冬季清洁能源项目,持续巩固改善空气质量;推进水污染流域治理和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综合治理,严格落实“河湖长”制,确保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加大废旧农膜回收和秸秆焚烧整治力度,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面貌。

加快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快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碳强度“双控”转变,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建设各领域绿色升级,加强废旧物资和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加快工业绿色化和园区循环化改造,发展清洁生产、清洁能源,遏制新上“两高”项目,坚持“四水四定”,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节水型社会,推行实施垃圾分类,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推进节约型机关创建。倡导垃圾分类、低碳出行、循环利用等环保生活方式。

稳步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充分吸收借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经验,综合考虑群众意愿、安置选址、后续发展等各项因素,落实“四避开四靠近四达到”要求,以楼房安置和农村集中安置为主,依托县城、重点集镇、产业园区,大力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计划搬迁2384户1.2万人,统筹落实产业扶持、就业创业等措施,同步配套教育、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确保搬迁群众增收有门路、就业有保障、融入新环境。

五、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加强民生保障,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加快振兴民族教育。认真落实控辍保学工作“学长制”和劝返复学学生保学制度,全力保障适龄学生接受义务教育、优质教育;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通过联合办学、名师支教、跟班学习、资源共享等方式,加快示范学校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结构布局;加快建设东乡八中、河滩小庄小学等项目,以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为载体,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加强各级教师队伍建设,招聘教师514名,培训教师3500人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以构建平战结合的疫病防控体系和应急医疗救援体系为重点,健全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机制,提高应对重大疾病、重点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水平,增强重大疫病预防控制能力。加快县医院软硬件改造提升和县第二人民医院建设进展,加强重点学科、薄弱学科建设,不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疗队伍建设,加大医护人员培训和管理,多渠道引进高层次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大力整治医疗领域不正之风,不断提升整体业务素质和医疗服务水平。

全力做好民生保障。积极推进养老、困境儿童及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一老一小”关爱服务,推进殡葬、精神卫生福利、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领域社会服务设施建设,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办好民生实事项目和人大政协建议提案,全力克服疫情影响,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和县内施工单位就业岗位;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机制,加大力度开展根治农民工欠薪整治活动。

六、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聚焦释放发展活力

全面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及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大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和政务公开工作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行政审批服务,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推动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容缺受理、模拟审批、区域评估、代办服务等改革,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最大限度简化审批程序、提供优质服务。全面推行“不来即享”“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和“不见面审批”,高效落实“招商项目代办制”“证明事项承诺制”,真心实意帮助企业排忧解难。适时开展营商环境评估,坚持每季度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强化突出问题整改落实,形成优化营商环境长效机制。

深化财税金融改革。严格预算管理,强化非税收入征管,认真落实“收支两条线”制度,应收尽收、足额入库,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撬动激发银行放贷积极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创造良好金融环境。加快推进交通、水利、农业等基础设施融资模式创新,积极破解基础设施项目融资难题。继续加大国家投资和专项债券争取力度,保障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充分发挥4国有投资公司作用,用市场化手段投资运作项目。激励民间投资,放宽民间投资领域限制,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项目建设。

支持发展中小微企业。认真落实促进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政策集成落实,放大政策支持效应,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精准有效的政策环境、公开透明的法治环境和便捷高效的服务环境。继续开展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确保无争议欠款应偿尽偿。建立规范化机制化政企沟通渠道,继续落实县级领导包抓企业制度,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发展中的困难问题,依法保护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和利益诉求,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各位代表,做好2023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县人大的监督评议,认真听取县政协的意见建议,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为全面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奋力谱写东乡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x
  • 关于2023年度国务院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的公告
  • 互联网+督查